close
昨天趁著最後兩天的黃金週假期,硬是跟小老頭兩個人很拼的跑到三重的南部熊野去玩,話雖說是同在三重,但距離卻約有兩百公里這麼遠(邊開車邊想,三重縣沒事長這麼長幹嘛..)..本來在出發前想要放棄不去玩了,因為自從回台灣累了兩個禮拜,再接著回去婆家精神緊繃了三天,我回到三重後幾乎是怎麼睡就怎麼累,隨時隨地都可以睡的著的狀態..但不甘心黃金週就這麼沒有了,硬是拖著身體出發去了...(雖然後來小老頭開車我都在狂睡..但心裡覺得很對不起小老頭...)為什麼會選擇熊野呢?因為熊野裡有個熊野古道,是有名的世界遺產..再加上從熊野的沿海岸線算起一直到跟和歌山線的分界點為止,這整個一大個線形地區都是國立熊野國家公園來著(這個範圍很驚人,我第一次看到人家國家公園是只繞著海來著的)..
可惜我們去的兩天第一天陰雨綿綿,體力又不足,沒能去古道看看..(不過我想就算體力十足也去不了,因為整個熊野古道幾乎是貫通了整個熊野,我在想應該是以前古代的人用來走路到別的城市的路線)..不過我們倒是挑了幾個世界遺產看了一看

第一天, 獅子岩&花の窟神社

這個獅子岩,就是從某一個角度看去很像頭獅子張開嘴..小老頭下車觀賞了好久,而我則是因為太無聊看了一下就回車上昏倒...


花の窟神社-事後我看了簡介,這裡是用來祭拜火神的媽媽跟火神的地方..傳說在生下火神之後火神的媽媽被火神的火給燒死,後來就葬在這裡,然後因為火神的出生害死火神的媽媽,火神的爸爸也生氣的殺了火神,也是葬在這裡..在舉行祭典的時候石頭上會佈滿花,很壯觀..其實裡頭是個很大塊的石頭,應該是因為地殼隆起浮出地面的海底岩石,整個石頭佈滿了很多小洞


正面看是這樣,這是祭拜的地方..可以看到地上有很多小石頭


其實這些小石頭是絵馬來著,就是用來寫自己的心願放在廟裡的..感覺很自然


後來去完花の窟神社後,因為一直下雨很多地方不能去,我們就繞來繞去的繞到更南部的和歌山縣去了...但在繞來繞去找吃的時候,竟然被我們發現一個很妙的地方~

徐福公園~相信很多人看到徐福這個名字的時候一定有好像在哪聽過的感覺吧~想起來了沒?徐福就是在秦始皇時代帶領三千童男童女前往蓬萊仙山取長生不老藥的人來著~~
沒想到我竟然在這裡發現了徐福的墓碑及有關他的記載~看了說明後我才知道,原來當年徐福因風雨飄到了日本的熊野,後來就在這裡長居下來,並教導這裡的人怎麼造窯燒窯,捕鯨,跟製藥..後來就長眠熊野,而這裡的人就幫他做了公園紀念,還有一個小小的宮來祭拜他~


徐福像~


天台烏藥,就是徐福找到的長生不老藥,功效是健胃跟護腎..在現在看起來是很普通的藥,但的確對當時的中國皇帝而言,護腎是件很重要的事啊


第二天-鬼ヶ城

鬼ヶ城是田村麻呂消滅鬼的地方..是有這麼樣的傳說啦..但是其實鬼ヶ城就是一個被海浪侵蝕而造成許多洞窟的地方,延著這漫長的海岸岩石有一條路可以走,當然現在多少有經過加工變的更好走,但中間還是有些地方是以前古時候人造出來,但目前不能走上去的危險地帶,而且這些危險地帶都有取些名字,像是"犬戻り"或是"猿滑り",意思就是,連狗都會回頭不走,或是連猴子都會滑倒等等..反正就是很難走來著的...我走到一小段就不想走了,一來因為我身體欠安再加上有懼高症..二來是這條路真的有夠長的..說明寫說走下去就能走到車站去..




在這片洞窟中有一個很大的洞,名字叫千畳り,是說這個洞寬廣到可以鋪千片たたみ(我忘了中文怎麼寫了...)

一定要站在招牌前照一張..(我很無聊的在假裝自己是鬼)


小老頭也來一張,其實這張照片的目的是要告訴大家,小老頭的頭髮到底有多長



在看完鬼ヶ城後我們就開往回家的路,順邊看看有什麼風景可看..這張是小老頭停在路邊照的,整個熊野就是個很漫長的沿海地帶,怎麼開都是看的到海


後來我們還發現了徐福飄到日本上岸的地方,那裡有個很小的宮,用來拜徐福的..但因為是小廟還有墓,我想還是別亂拍的好就沒有拍了...後來我們就開回家去了,說的好像很簡單,但我們也是開了三個多小時才到家,因為我沒有力開車,小老頭強忍著睡意硬是把我給載到了家,真是辛苦他了~
我在還沒到熊野前以為觀光地多少會有些熱鬧的地方,而小老頭也在幻想至少應該會有些熱鬧的地方可以吃飯..但沒想到整個熊野就是完全的鄉下,沒有所謂的市區,最熱鬧的地方應該就是超市了..後來我們只好在開到和歌山的時候,趁著有一間拉麵店就草草吃了拉麵結束晚餐...有了這次經驗,我們再也不會小看日本的鄉下了...

最後來張很無聊的照片...

這個是我在路邊的休息站買的麵包,因為他做成栗子的樣子很可愛我就買下來了...小老頭本來笑我很無聊,不過這個麵包在後來漫長的路程中變成了我跟小老頭充飢的最佳良伴~小老頭在吃的時候還說"怎麼是巧克力口味的麵包?"...廢話,不然你以為麵包的深咖啡色是怎麼來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yamizobu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